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12讲):十七世纪英国诗歌中的风景表征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11讲):现实主义小说和非小说的能为与不能为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10讲):19世纪中亚文化遗产的形成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09讲):斯大林与斯大林模式研究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08讲):大翻译、文化记忆与国家形象建构——兼谈政治家自传翻译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07讲):印度历史上的佛教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06讲):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05讲):探究乌克兰危机:旧现象的新路径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04讲):中亚述时期:历史与文明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03讲):海洋史、作物史的兴起与当代史学的全球性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02讲):区域国别学视域下的当代东南亚政治发展研究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01讲):Performing Change: How Theatre Creates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Climate Crisis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400讲):哲学与文学:关于两者关系的思考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399讲):典籍域外译介的维度和限度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398讲):《死屋手记》——帕特里斯·谢侯的形体歌剧与歌剧电影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397讲):越南㗰剧剧本题材——通俗剧本与宫廷剧本的比较研究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396讲):英国应对欧洲一体化挑战的外交策略与行动:历史视角
- 北大人文论坛(第117场):德意志浪漫主义再考察
- 北大人文讲座(第395讲):剧本不再是戏剧之本?——澄清学界的三大误区
- 北大人文论坛(第116场):展望数字时代的大众哲学